糧安天下,時不我待!
當前,全國進入主汛期,是農業災害高發期,也是秋糧產量形成關鍵期。氣象部門預計,7—9月我國降水“北多南少”,區域性和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。目前,主產區土壤墑情較為適宜,秋糧作物苗情長勢總體較好,但局部地區受前期階段性低溫、干旱等影響,部分田塊播種推遲、苗情偏弱,奪取秋糧豐收還面臨風險挑戰。
全年糧食生產大頭在秋糧、關鍵在秋糧。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奮戰100天抓夏管提單產抗災奪秋糧豐收行動,繼續組織相關司局開展日常聯系和責任包保,聚焦重點作物、重點區域、重點環節,緊盯關鍵農時、關鍵技術、關鍵要素,及時下沉一線,指導各地抓田管促壯苗、抓“雙搶”落面積、抓措施提單產、抓防災控病蟲,全力以赴打牢秋糧豐收基礎,確保完成糧食產量1.4萬億斤左右目標任務。
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“秋糧保衛戰”中,科技的力量不可忽視。現代化的智慧農業設備,如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、智能水肥灌溉等,正逐步成為農民和農業部門的“千里眼”與“智慧大腦”。這些設備和技術有效助力精準決策,顯著減少災害損失。
智慧“綠盾” 守護田間希望
傳統病蟲監測手段受限于人力和觀察范圍的局限性,往往難以在病蟲害發生的初期就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,導致防治效果不理想,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。比昂科技通過“智能監測站+智慧云平臺+綠色防控網”組合,構建起一套高效、環保的綠色防控體系,為農民和農業部門提供及時、準確的病蟲害信息,從而指導他們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,有效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。
應用場景:
水稻區:監測稻飛虱、二化螟等害蟲,避免爆發成災。
玉米田:預警草地貪夜蛾入侵,及時采取生物防治措施。
水肥“智腦” 應對旱澇急轉
面對干旱情況,智能水肥灌溉系統化身田間“調度中樞”。根據土壤墑情和作物生長需求,通過集成物聯網、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,智能水肥灌溉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土壤濕度、養分含量以及作物生長狀態,為農民提供科學的灌溉和施肥建議,助力農田實現節水、節肥和增產的目標。
應用場景:
干旱地區:精確灌溉,避免盲目澆水導致土壤板結。
農業農村部開展的“百日行動”為秋糧豐收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,智慧農業技術的廣泛運用進一步提升了防災減災工作的效率。展望未來,隨著5G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深入融合與應用,農業生產將邁向更加智能化、精準化的嶄新時代,為實現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的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。
信息來源:農業農村部官網